OURs等團體舉辦《青年安居政策論壇》,邀請了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親民黨、台灣民眾黨等四個政黨,對我們提出的「青年安住三大提問」做回應,並據此闡述各自的青年居住政策。面對各黨或異或同的政策主張,基於民間住宅政策倡議團體之使命,實有必要就此進行分析與評論,作為各界媒體與一般公眾之參考指南。
Read More
OURs等團體舉辦《青年安居政策論壇》,邀請了民主進步黨、時代力量、親民黨、台灣民眾黨等四個政黨,對我們提出的「青年安住三大提問」做回應,並據此闡述各自的青年居住政策。面對各黨或異或同的政策主張,基於民間住宅政策倡議團體之使命,實有必要就此進行分析與評論,作為各界媒體與一般公眾之參考指南。
Read More「地獄朝鮮」與「鬼島台灣」,韓國與台灣的高房價困境下,我們該如何看待?韓國紀錄片《泡沫家庭》映後邀請黃麗玲、鄭中睿、蔡佳明一起來討論。
Read More「合作住宅」模式要如何進行?看《合作宅一起》紀錄片中的德國,映後邀請洪敬舒、莊美智、袁苡溱、彭揚凱一起來討論。
Read More適逢無殼蝸牛運動三十周年,特製作本專題彙整台灣住宅運動歷史資料影像,指陳問題關鍵與未來挑戰,期這段經驗與當前社會能更加有機地連結,讓更多人對台灣的居住問題有所省思、尋求出路。
Read More因為土地、房地產炒作,使家庭面臨巨變、轉折,但導演的父母從未放棄以土地投資東山再起。導演像是看穿了泡沫下的幻影,對土地的價值不停反思。在父母眼裡,土地是生活的希望;但在導演眼裡,土地只是眾人生活的環境,能帶來養分,也能帶來顛覆。
Read More台灣即便真的八年蓋出20萬戶,也僅佔總住宅戶數的2.2%,但另外將近98%的購屋與租屋市場若無法進行改革,居住問題仍然不可能解!又台北市若無法有效合理化房價,或讓年輕人買不起至少也要租的到、租的好,社宅努力蓋還會是供不應求,且入住社宅六年後離開又將怎麼辦?
Read More目標在於提升國家的包容性,韓國政府發展出一套「住居階梯模式(Housing Ladder Model)」,透過住居福利整合模式,協助社會弱勢族群並鼓勵不同社經背景的人群共居。韓國政府致力於針對特定社會背景與收入族群,如青年、新婚、銀髮與低收入家戶,提供一百零五萬套住宅。
Read More本篇報告試圖在青年居住議題的全球脈絡下,特別著重香港案例,討論青年難以承受的住宅負擔。 回應國際間關於青年住居議題的新思考脈絡,本報告認為應該重新省思住宅作為商品的想法;住宅在家庭生命循環中的角色;以及社會快速轉變、城市國家間高度流動時代中的國家住居政策。
Read More本文主要論點在於,日本政府以都市競爭為導向的積極新政策,結合後成長時代的人口與經濟遲滯,擴大了東京與國內其他區域,及東京都內不同區域間,人民房屋資產的空間-經濟差距。許多大型住宅建設計畫強化也反映出東京經濟的蓬勃發展,然而其他縣市與鄉村區域卻逐漸遭遇經濟下滑的困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