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住宅如何使人民安居,在至多只有6至12年的居住時間,社會福利服務的導入將是關鍵課題。本文將從社會住宅應扮演的角色、功能談起,論述為何社宅需結合「社會福利服務」,以及可以如何操作。
Read More
社會住宅如何使人民安居,在至多只有6至12年的居住時間,社會福利服務的導入將是關鍵課題。本文將從社會住宅應扮演的角色、功能談起,論述為何社宅需結合「社會福利服務」,以及可以如何操作。
Read More本文闡述社會住宅必須結合物管專業之重要性,指出社宅營運必須重視住戶遷入簽租前、居住中、遷離退租前三階段的物管服務課題。此外,也呼籲政府及早確定社宅建築適配之設計水準、設備水準與服務水準的努力方向。
Read More各國興建社會住宅多始於「社會安全網」的概念,也就是透過住宅資源的直接供給,服務對象以弱勢群體為優先,直到社會住宅存量逐步提升後,才逐漸開放更高的所得分位,讓社會住宅的角色從「弱勢居住協助」轉變為「寬廣居住協助」。
Read More本文嘗試將焦點拉長拉遠,以宏觀視野從各國發展經驗談起,勾勒其社經脈絡背景、爬梳其範式(Paradigm)演變來由,並指認台灣於21世紀興辦社會住宅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唯有在此一認識基礎上,方能掌握當前社會住宅推展面對的形勢與機遇,將有助後續各面向課題與對策之討論對話。
Read More自2010年8月組織社會住宅推動聯盟開始倡議行動以來,迄今已邁入第十年,著實紀錄這十年來民間倡議社宅政策的歷程。
Read More介於「市場」與「國家」之間的合作住宅屬於新概念,當前政府能提供協助的機制較為缺乏。務實思考,倡議應從現有政策去找尋可突破的點,「社會住宅」便是可能的一個方向。依《住宅法》第十九條,主管機關與民間皆可興辦社會住宅,但長期以來民間住宅供給多以開發商興建出售為主,強調非營利、長期出租、可負擔的社會住宅則以政府直接興辦為主。
Read More無論從加重稅制(囤房稅、空房稅)、資訊透明化(實價登錄)、或公共住宅提升(數量、品質)上,台灣基進皆認同、並願意漸進推進。台灣基進嘗試以不同但較少人提到的角度切入,提出另類實踐居住正義且解決住房需求的方式。
Read More本場座談,金秀顯教授從首爾都市歷史出發,探討其困境與成功,從中分析不同時期的發展邏輯。首爾充滿競爭力的關鍵,一個是以人為中心,另外一個是以「勇於嘗試」和「失敗」為基礎的改革理念。
Read More2020大選將近,OURs都市改革組織年底前最後一場步入城市講座,將從長期參與住宅政策倡議的學界與民間角度,回顧過去四年的住宅政策執行現況,分析當前政治情勢,並展望未來住宅政策的倡議方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