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新建式社宅或是包租代管民間屋源,社會住宅首要定位於建構居住安全網,政府對於不同的住宅政策工具,應有不同照顧對象的劃分。
Read More
不論是新建式社宅或是包租代管民間屋源,社會住宅首要定位於建構居住安全網,政府對於不同的住宅政策工具,應有不同照顧對象的劃分。
Read More社會住宅的社會價值,應該是建立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之上,以社區為單元,茁壯出一個以居民為主角,支持居住型態多樣性的生活系統。
Read More台灣是極少數制度性地將1%公共藝術機制落實於社會住宅供應的國家,若能在當前推動新建大量社宅的過程善用此關鍵資源,未嘗不是建立本土社會住宅文化特質的契機。
Read More林洲民建築師以2014年到2018年在臺北市都發局工作服務的經驗為例,進一步說明社會住宅興辦的挑戰,是如何經由幾個關鍵面向的努力來實踐!
Read More社會住宅如何使人民安居,在至多只有6至12年的居住時間,社會福利服務的導入將是關鍵課題。本文將從社會住宅應扮演的角色、功能談起,論述為何社宅需結合「社會福利服務」,以及可以如何操作。
Read More本文闡述社會住宅必須結合物管專業之重要性,指出社宅營運必須重視住戶遷入簽租前、居住中、遷離退租前三階段的物管服務課題。此外,也呼籲政府及早確定社宅建築適配之設計水準、設備水準與服務水準的努力方向。
Read More各國興建社會住宅多始於「社會安全網」的概念,也就是透過住宅資源的直接供給,服務對象以弱勢群體為優先,直到社會住宅存量逐步提升後,才逐漸開放更高的所得分位,讓社會住宅的角色從「弱勢居住協助」轉變為「寬廣居住協助」。
Read More本文嘗試將焦點拉長拉遠,以宏觀視野從各國發展經驗談起,勾勒其社經脈絡背景、爬梳其範式(Paradigm)演變來由,並指認台灣於21世紀興辦社會住宅的特殊性。筆者認為,唯有在此一認識基礎上,方能掌握當前社會住宅推展面對的形勢與機遇,將有助後續各面向課題與對策之討論對話。
Read More自2010年8月組織社會住宅推動聯盟開始倡議行動以來,迄今已邁入第十年,著實紀錄這十年來民間倡議社宅政策的歷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