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總統候選人 社宅政見評析報告

時值2024總統大選,住宅推動聯盟(以下簡稱住盟)期待中央政府能繼續扮演火車頭角色,與地方及民間團體共同合作努力,讓社會住宅能夠穩健、持續地在台灣發展與茁壯。

因此今年8月,住盟發布「2024總統大選社宅政策白皮書」,盤點台灣社宅發展迄今的概況、困境與挑戰,並提出下一階段推動社會住宅的六項主張建議,同時開啟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拜訪行程。現拜訪已告一段落,特撰寫本報告,就各組總統候選人社宅政見做彙整,並就住盟立場提出評比,其供各界參考。

(建議先點選以上連結,瞭解六大主張後再閱讀下文)

評比報告目錄快捷鍵(可點選下方標題直接跳轉至該段落)

  1. 拜訪時程與對象界定
  2. 關於候選人政見彙整
  3. 三位總統候選人社宅政見評析
    1. 總體政策願景:都蓋社宅,並各有重點特色
    2. 對住盟六大主張回應:多數同意,部分各有不同看法
      1. 主張一:建立社宅多元興辦模式
      2. 主張二:增闢財源落實可負擔租金
      3. 主張三:社宅營運地方為主、中央為輔
      4. 主張四:推動社宅居住福利計畫
      5. 主張五:社宅入住採用「輪候制」
      6. 主張六:通盤檢討包租代管機制
  4. 結論:整體肯定,將持續督促要求

拜訪時程與對象界定

本次住盟以發布白皮書時「已宣布參選,且具參選資格[1]」之總統候選人為拜訪對象,方式為統一寄送白皮書與拜訪函,再與各競選團隊敲定拜訪時間。依序如下:

  1. 民主進步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9/20)
  2. 台灣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9/22)
  3.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9/28)

[1] 基於此原因,並未拜訪正連署尋求參選的郭台銘先生。

關於候選人政見彙整

關於三位總統候選人對社會住宅的政見,住盟採拜訪過程中全程錄音謄稿紀錄方式,並將紀錄初稿遞至各競選團隊確認補充乙次,確認無誤後依此進行評析。

為利於各界參閱,紀錄整理內容分為二部分:

  1. 政策願景:候選人對社會住宅政策的整體發展願景為何?包括繼續推動社宅的意願,以及有哪些積極的主張與規劃。
  2. 六大主張回應:候選人對對住盟白皮書所提出的六大主張是否支持?有無補充或是更好的建議?

三位總統候選人回應摘要紀錄內容:

三位總統候選人社宅政見評析

總體政策願景:都蓋社宅,並各有重點特色

三位總統候選人均承諾「持續興辦社會住宅」,並分別提出當選後的社會住宅政策願景。住盟一貫主張,社會住宅屬於不分黨派之長期持續政策,因此對三位總統候選人的承諾,我們予以肯定

此外,我們也清楚看到三位候選人的政策願景各有其重點特色,住盟節錄其政策願景重點如下,完整內容請點擊上述連結閱讀。

賴清德「建構完整的一百萬戶住宅資源,滿足台灣社會的租屋需求。」

我推動的「國家希望工程」願景中,「公益永續」內涵就有社會住宅。我當選總統後,將會在蔡總統的20萬戶的基礎上,以兩任8年進行規劃,增加直接興建社會住宅新增13萬戶,包租代管新增17萬戶,總共50萬戶社會住宅。以及租金補貼也會達到50萬戶租金補貼。

一個國家的偉大與否,主要在於國家社會文明的程度,是否尊重人民作主、個人的自由以及人權。希望可以讓年輕人在這塊土地上追逐夢想,身心障礙者也可以自在的生活。過去無論是在立法院,或身為市長、行政院長,所關心的議題都是與大家一樣,所以未來很希望能夠跟大家合作,繼續把社會住宅做好。

柯文哲:「書上都說社宅一定要達到總戶數的5%,有什麼理由臺灣連1%都不到?」

因為有實際蓋過一萬多戶的社會住宅,我在市長最後一年出版了一套「社會住宅實踐指引-台北經驗」叢書,針對臺北市過去八年的經驗進行總檢討,從選地到設計到服務設施如何設置,應該要建立一個用數字管理的國家。要很務實面對,只要不要想在一年之內解決問題,用十年或十五年計畫,大概應該可以解決。這不難,只要政府很強硬,因為政治的核心還是在執行力。

以總統層級來看,我認為應該要改革稅制逼出空屋,稅率跟金融利率也是重點。政治就是要解決人民每天生活面對的問題,臺灣政治真正要學習的就是,過去犯過的錯誤經驗,必須要避免。如果我當總統,會把過去台北市的經驗SOP檢查一遍,在台北市好的模式就推展,犯過的錯誤就修正避免。

侯友宜:「將社宅的品質蓋好,以人為本,大家使用的開心,才有蓋的意義。」

社會住宅就是一個公平正義。現在中央一直在拚量,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如何住者有其屋,如何安身立命,就像付租金也能付得起,尤其是照顧弱勢跟青年,這是政府的責任,應該要努力去做的事。因此除了數量以外,最重要的還是品質。我也認為社會住宅要結合大眾交通路網建設,讓大家減少交通支出也減少花時間,與解決在市中心找不到土地的問題。

另外,都市裡面的空屋一定要逼出來,社會住宅光靠政府衝量是不夠的。我最大的心願是,社會住宅除了能夠照顧弱勢、青年之外,也讓社會住宅成為常態性政策,每年不斷去調整步伐,同時滿足大家需要居住的希望。未來我當總統,除了將我在新北市社宅好的經驗推行到中央以外,也會整合中央各部會,把照顧弱勢居住正義列為各部會裡面最重要的工作。

對住盟六大主張回應:多數同意,部分各有不同看法

針對住盟於政策白皮書提出的六大主張,以下分別摘錄三位總統候選人對住盟六大主張(含個別子題)的回覆,並就此進行評析:

主張一:建立社宅多元興辦模式

鑑於政府興辦之量能有限,以及民眾對社宅的殷切需求,住盟主張:除了政府直接興(新)建社宅外,也需要更多元的興辦模式增加供給。包括了「納入改建、整建興辦方式」、「規範都市開發應提供社宅」、「強化獎勵民間興辦機制」三個子題。

三位候選人回應摘要如下:

三位候選人回應紀錄:

住盟評析:

  • 規範都市開發提供社宅
    部分,賴、柯、侯三位都強調地方執政經驗,可以透過整體開發、都市計畫、容積獎勵等機制來取得社宅。住盟高度肯定認同三位主張,期盼未來將其全面推展。
  • 強化獎勵民間興辦機制
    三位候選人皆未對此有明確回應。賴、柯有強調要引進民間資金興辦社宅,侯則提出企業興建員工住宅。住盟提問重點在於現行《住宅法》獎勵民間興辦機制不足,因此期望未來應積極推動修法予以強化。
  • 納入整建、改建興辦方式
    賴清德強調現已有整建案例,柯文哲簡略提及「EOD(校園閒置空間活化)」。就此,住盟認為除直接興建外,整建改建模式應該更被重視與推展。

主張二:增闢財源落實可負擔租金

中央現行對社宅租金採「依身分市場租金打折」作法,對邊緣弱勢與青年群體不符可負擔租金精神,因此住盟主張:以住戶實際收入訂定分級租金,並同步建構永續財務機制, 確保財務可持續落實。

三位候選人回應摘要如下:

三位候選人回應紀錄:

住盟評析:

  • 以住戶實際收入設計分級租金
    柯、侯兩位明確表達支持,賴清德對此未明確回覆,僅表達內政部、衛福部正研議中。此議題為住盟多年來一貫的主張訴求,對內政部於2021年《住宅法》修法後迄今仍未依法訂定,我們也多次公開表達關切,然據瞭解,日前內政部邀地方就此議題召開會議,其所提草案仍無法全數反映住盟的主張。
  • 增闢社宅專屬財源
    柯、侯兩位表達支持,但著重點略有差異;賴清德則持開放態度,但承諾如有需求一定會透過中央政府預算編列來支持。住盟就三位回覆皆予以肯定,但就長遠角度,還是應朝制度化方向努力。

主張三:社宅營運地方為主、中央為輔

為避免社宅「一市兩制」,並參酌實務經驗,住盟主張:社宅營運管理,短期須優先整合運營機制,中長期則應回歸地方負責為主、中央為輔。

三位候選人回應摘要如下:

三位候選人回應紀錄:

住盟評析:

  • 優先整合社宅營運機制
    賴、侯兩位皆同意要整合中央與地方社宅營運制度,柯文哲對此並未明確回覆。住盟認為,這是相對簡單可優先推動模式,期許儘快達成。
  • 社宅營運地方為主、中央為輔
    柯、侯兩位都從市長實際興辦經驗出發,明確同意此方向。賴清德未明確回覆,但表達應持續摸索與改進管理經驗。對三位候選人的回覆,住盟皆予肯定,希望朝此方向邁進。

主張四:推動社宅居住福利計畫

今年《社會福利基本法》完成立法,明訂社宅作為社會福利項目之一,對有居住需求弱勢者應提供相關居住協助。因此住盟此主張:要推動社宅居住福利計畫,分別有「衛福部強化社宅政策投入」、「國家住都中心導入社福對接業務」兩項建議。

三位候選人回應摘要如下:

三位候選人回應紀錄:

住盟評析:

  • 衛福部強化社宅政策
    三位候選人皆認同要強化社福與住宅整合,賴清德認為整合問題無法馬上有一個作法,先可從NGO承租社宅方案著手。柯、賴兩位則強調地方執政落實經驗,可處理部門整合。住盟對三位的回應皆予以肯定,在衛福部強化社宅政策大方向下,後續執行可再研議。
  • 住都中心導入社福對接業務
    賴、柯兩位對此未直接回覆,僅侯友宜有明確表達支持國家住都中心有設工編制。此一面向,住盟希望各方多關注與支持。

主張五:社宅入住採用「輪候制」

針對現行「抽籤制」的作法,住盟主張:社宅入住機制應轉軌為國際普遍採行的「輪候制」(waiting list),讓居住資源分配更具正當性,並有助形成支持社宅持續興辦的強大社會基礎。

三位候選人回應摘要如下:

三位候選人回應紀錄:

住盟評析:

  • 賴清德認為現階段社宅遞補機制,已兼有輪候制的精神。對輪候制的推展,強調要經中央、地方社宅單位實務研商。住盟同意此議題要有第一線單位研議討論,但須澄清,現行的遞補與我們所說的輪候制,就制度本質並不相同。
  • 柯文哲、侯友宜兩位皆明確表達朝輪候制推動的意願,也分別對輪候制操作提出了想法。住盟肯定柯、侯兩位願意支持此方向,至於具體操作機制,則需要有更多的研究與討論。

主張六:通盤檢討包租代管機制

針對下階段包租代管推動,住盟主張:應重新定位包租代管政策,分流「包租」與「代管」機制,前者回歸「弱勢居住協助」初衷,後者則逐步轉軌至租金補貼。

三位候選人回應摘要如下:

三位候選人回應紀錄:

住盟評析:

  • 包租代管政策定位
    賴清德強調包租代管在保障弱勢、租屋市場合理要的重要性;柯文哲、侯友宜兩位則支持應重新檢視包租代管政策定位,侯並強調應配套將空屋釋出,租屋市場改革。住盟認為,包租代管政策有其正面效益,但仍應與社宅興建、租金補貼併同思考,釐清政策定位。
  • 分流「包租」與「代管」機制
    賴清德、柯文哲兩人雖未直接回應「分流包租與代管」,但皆表示要提高該政策照顧弱勢的比重;侯友宜則同意包租代管制度分流對三位皆願意強化包租代管對弱勢的照顧比重,住盟予以肯定,惟希望優先從提高包租比例做起。

結論:整體肯定,將持續督促要求

住盟認為,住宅政策是下一任總統無可迴避的重要治理課題,由衷期望這份社宅政策評析報告,能有助關注居住正義、社宅政策的民眾,對三位候選人的政策願景與承諾有簡明且清晰的掌握。

縱觀本次賴、柯、侯三位總統候選人住盟的拜訪,首先,我們要肯定三位均明確表達「持續興辦社會住宅」,並分別提出上任後的社會住宅政策願景。

至於住盟六大主張的回覆部分,則是「大同小異」,顯見三位候選人對社宅政策價值觀點差距不大,然基於各自的經驗與特質,各有其偏重與更加關心的面向。大體上,住盟對三位選人的回覆都持正面肯定,但對若干個別議題,我們也在前面評析明確表達我們的意見。

而在選舉結果塵埃落定之後,無論當選者是誰,住盟會依據此紀錄,一如既往地持續督促與要求,讓社會住宅制度在台灣紮根,並成為更完善、更符合民眾所需的居住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