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住之島|員和 PROJECT 】員和合作共居計畫 誕生篇

圖、文/劉亭妤(OURs都市改革組織暑期實習生)

我們腳下的這座島嶼,如何讓它從「無助、無住」,到可以好好生活的「吾住」之島呢?

「我是誰?我在哪裡?」

可可(KoKo)從黑夜中的小島慢慢甦醒,身旁的黑暗緊緊環繞著他,唯一微小的依靠是攜掛在背包旁的小小油燈。他看著周圍四散而凌亂的物品發呆:那一張風中搖曳且單薄的學位證書、如同天女散花般飄落的履歷表、還有父母硬塞給他親戚的喜帖,更不用說,還有那個最熟悉的身影-乾癟無力的皮夾。

熱鬧繁華的大城市,有好多有趣的的故事正在上演,好想留在這裡啊。」

「但是必須先找個落腳的地方,我的家會在哪裡呢?」

時值青春,滿懷對未來的嚮往,可可掩飾不住興奮地脫口而出,卻轉瞬浮現擔憂。

在前往都市的路途中,他先是遇到,奄奄一息的枯骨榕樹,卻依然提供許多破敗的小屋給數以萬計的房客;轉角的囤屋赤蟹,在牠背上所疊加大大小小的殼高聳入天,難以想像到底剝奪了多少人可以居住的家園。

可可好不容易找到適合的落腳處,卻發現隔壁的千爪菟絲一個個死纏著小小樹屋,把周遭環境弄得烏煙瘴氣;正當可可只能尋覓個樹洞歇息時,原本綠意盎然的森林倏地颳起乾燥炙熱的狂風,烈焰巨怪頂著野獸之姿,在小島間恣意穿梭,針對依傍一盞油燈指路的弱勢租戶展開攻擊,令人無「住」的驚悚場景不斷襲來……。

「這到底是什麼鬼地方……

「沒有足夠的生命值和金幣,看來還是得想想其他的辦法。」

可可看著手上破爛的木劍和快要壞掉的帳篷,對現實毫無招架之力,他不禁失望地靠坐在樹下休息,隱約聽見理想悄悄碎掉的聲音。他抬起頭望向遠方,四面八方好多燈火閃爍搖映,暗忖還有許多和他一樣掛著油燈找尋出路的人們,似乎一樣找不到可以落腳的地方吧。

可可默默想,如果我們可以互相幫助、團結合作,或許可以一起渡過這個難關?

黑暗中,可可邊想邊摸索著大地從土裡發現一顆不知名種子,可可握在手上冒出了好點子。

「有沒有可能,跟夥伴一起動手,種出屬於我們的家呢?」


國發會〔1〕預估,臺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意即高齡人口將超過20%;在少子化的雙重壓力下,這個世代的青壯年需承受上有長下有幼,如同夾心餅乾的生存困境。而通貨膨脹的惡性循環,都為生活乃至生存埋伏無數的挑戰。

根據1111人力銀行〔2〕 2019年針對網站會員進行的「90世代生存壓力調查」中,90世代自評生存壓力數值,平均高達7.3(滿分為10),大多數年輕人對於未來仍是充滿焦慮及不安,而被迫成為「不買房、不結婚、不生育」的拋世代。只是想要好好過生活,什麼時候竟變成難如登天的奢求?

居住,無論如何應是人民最基礎、優先的生活需求,也是最必須的維生設施。但近年來,臺灣的房地產市場現況不論是交易或是租賃市場,整體環境都對剛進入社會、職場,經濟能力較不穩定的青年族群相當不友善。

沒有一個能夠安定的家,就如同沒有一方能夠穩固扎根的土壤,得以無後顧之憂地打拼。面對想要發展的夢想、想要挑戰的職涯,青年大多只能迫於無奈、折服於生活壓力而不敢去追夢,甚至放棄夢想。

儘管2023年,政府針對扭曲的購屋與租賃市場推行「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與「300億元中央擴大租金補貼專案計畫」,然政策理想面跟實務面的巨大落差,依舊無法解決台灣民眾在居住面臨的種種困境。

另一方面「社會住宅」亦是人民尋找「可負擔」居住的重要選項之一。然即使臺灣自2017年開始陸續興辦社會住宅,至今供給量還是遠遠無法負荷真正的需求量;低中籤率以及尚未上路的輪候制〔3〕,都讓目前的社會住宅只能服務到少數的幸運家戶。

「等不到、租不好、買不起」反映的不只是臺灣居住市場的窘境,更是新世代青壯年族群,長年需要負擔的無形社會成本及生存危機。

「你還好嗎?」「沒事的,我還可以。」違心的話語迴盪在日常生活中,可可就像總是說著我沒事、「我還可以」的你我,迎向出社會的挑戰、低薪的就業環境、高物價高房價的經濟壓力、長輩逼婚的成家叨唸,只是想要選擇自己憧憬的生活樣貌,卻始終無能為力,你真的還「可可」嗎?

如果抽不到社會住宅、領不到租金補貼、買不起房子,安居難道就沒有其他條路可走嗎?要不要試試看一起種下「合作住宅(Cohousing)」的種子呢?

自2010年起,OURs持續投入居住政策倡議,社會住宅乃其中著力最多之議題,至今已落實到中央地方具體的施政訴求。而除了讓民眾可負擔租住,營造集體居住文化則是下一步重點。

另方面,2018年起,OURs自國外引入「合作住宅」的概念,2020年正式啟動倡議,希望在台灣打造買與租之外的居住第三條路。除了成立「合作住宅推動聯盟」推動之,2022年起,OURs更從倡議者的角色轉進累積行動經驗,投入社宅合作化的嶄新嘗試。

土城員和社宅合作共居計畫,正提供了一個實踐平台,由OURs營運CD棟二樓26戶空間,打造台灣首個合作共住導向的社宅案例,邀請認同合作共居的夥伴自我組織投入自治管理,共創一個協作共享的大家庭且透過社區回饋活動友善鄰里。

可可,毋寧是青年發展困境的縮影,也可以對照等同我們身邊任何一個人,在社會的遊戲規則下,每個人身上均肩負著截然不同的壓力及挑戰,可可們是否有機會真的可以?如何找到一個家?如何好好生活?如何透過每個選擇,邁向自己想要的人生?將是每個人生活課題的終極目標。

可可們!不妨就自此刻這裡發動,一步一步種出臺灣青年理想中的「吾住之島」。加入我們的小隊,一起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盡情發揮所長並以行動思辨居住的意涵。

從員和合作共居計畫萌芽,我們從零開始種出,屬於我們的創意未來。


參考資料:
〔1〕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分析圖表彙編_人口推估-高齡化時程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D527207EEEF59B9B

〔2〕1111人力銀行|90世代生存壓力調查https://www.1111.com.tw/news/jobns/123056

〔3〕自由時報|社宅輪候制估最晚2025上路 鄭文燦:需求高的優先滿足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65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