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筆記】《泡沫家庭》映後與談:韓國與台灣的高房價困境

「地獄朝鮮」與「鬼島台灣」,韓國與台灣的高房價困境下,我們該如何看待?韓國紀錄片《泡沫家庭》映後邀請黃麗玲、鄭中睿、蔡佳明一起來討論。

Read More

【座談筆記】《合作宅一起》映後與談:台灣推動合作住宅的可能性

「合作住宅」模式要如何進行?看《合作宅一起》紀錄片中的德國,映後邀請洪敬舒、莊美智、袁苡溱、彭揚凱一起來討論。

Read More

炒房換來的幸福期限—《泡沫家庭》的首爾生存實錄

因為土地、房地產炒作,使家庭面臨巨變、轉折,但導演的父母從未放棄以土地投資東山再起。導演像是看穿了泡沫下的幻影,對土地的價值不停反思。在父母眼裡,土地是生活的希望;但在導演眼裡,土地只是眾人生活的環境,能帶來養分,也能帶來顛覆。

Read More

10個重點瞭解德國合作住宅──公平、民主與永續

藉由民主參與的過程中,合作住宅(Co-housing)的居民們「共同」規劃與管理,並基於「共享」的價值,建構出符合合作社成員們的需求及社區,在這樣的環境裡彼此分享資源與空間,營造出強烈的社區意識,同時自主管理社區內的公共設施,有助於促進不同族群、世代,乃至於照護的需求之間,創造一個交流或社交的平台,並同時滿足在物質上共享的需求。

Read More

當爸媽熱衷買房—我看首爾紀錄片《泡沫家庭》的反思

當房屋買賣成了可一夜致富的商品時,我們所追求的究竟是良好的居住品質,還是可以「錢滾錢、利滾利」的不動產投資?

Read More

共居,我們自己來!—《合作宅一起》帶來的德國啟示

《合作宅一起》講述的對居住生活的新想像—「共居」。「共居」這個名詞,這幾年在台灣逐漸開始引起討論,眾人對共居的期待,主要來自現代都市生活的疏離感,以及人口結構逐漸失衡下,住宅從「家庭」、「共同生活」的意義,變成個人獨居的空間,甚至只是睡覺、洗澡的「旅館」。

Read More

2019居住紀錄片影展《蝸牛依舊無殼,該寄居在哪裡?》

2019居住紀錄片影展《蝸牛依舊無殼,該寄居在哪裡?》將帶來韓國《泡沫家庭》與德國《我們的房子》兩部紀錄片,邀請觀眾一起來思考,房價高居不下的社會,無殼蝸牛還有什麼解方?在逐漸打破「產權」迷思的現代,「共居」與「共生」是否為居住文化帶來其他可能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