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正義投給誰?2022「居住正義友善議員」調查報告

選舉將近,今年10月中,巢運以住宅問題最嚴峻的六都及新竹市為調查範圍,鎖定地方政府「可以做也做的到」的居住正義政策,啟動「居住正義友善議員」調查。

依據本調查,巢運將於各都、各選區中,整理出跨黨派145位「居住正義友善議員」,提供給關心居住正義各位,做為投票參考。

Read More

蓋多少?怎麼蓋?六都市長社宅政見評比報告

自2010民間組成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積極倡議以來,興辦社宅已成為中央與地方最積極著力的住宅政策。就我們的觀察,台灣的社會住宅雖已取得一定的成果,然展望未來,仍面臨「興辦面」、「營運面」、「持續面」三大挑戰課題尚待解決。
因此今年8月,住盟發布「2022六都大選民間版五大政策訴求」,並開啟全台「準市長們」的拜訪行程。

Read More

2022合作住宅巡迴宣講第三波:keep learning, keep walking

合作住宅巡迴宣講第三波來啦!

即日起開放申請,讓我們透過學習、思辨、討論、組織、行動,一起建構合作住宅的未來理路!

Read More

不蓋社宅難道蓋豪宅?住盟痛批議員「反社宅」發言,要求蔣市長正面表態

今(11)台北市都發局於工務委員會進行「社宅總體檢及未來住宅政策」專案報告。其中游淑慧、王欣儀、徐立信三位議員均發言質疑社會住宅政策,要求「政策該調整就要調整」、「以租金補貼的方式來取代興建社會住宅」。

住盟認為,持續興辦社會住宅,不僅是蔣市長競選時的承諾,也是台北市民急切的需求所在,絕對不應半途而廢。

Read More

迴避改革、老調重彈的「新內閣住宅政策」

行政院內今(2/16)宣布新內閣的住宅政策,包含「自用住宅房貸補貼」、「擴大辦理租金補貼」、「持續推升社會住宅」,宣稱將「減輕民眾負擔,多元支持方案」。

巢運認為,新內閣的住宅政策完全是「新瓶裝舊酒」。而內政部將居住困境全數推給疫情,透過延續並加強「大撒錢政策」,更絕口不提蔡總統「安居三策」跳票的稅制、租屋市場改革承諾,不客氣的說,這次出台的不是住宅政策,而是民進黨政府的選舉年「買票政策」。

Read More

【論壇筆記】產x官x學對話與思辨:都市可負擔住宅:如何跳脫財務自償的侷限?如何多元取得?好的社會住宅需要什麼樣的創新設計與社會想像?

本文為2022年7月31日《都市土地開發的社會價值:共同的質問與實踐》系列活動中第三場論壇的編輯紀錄,在此呈現的文字內容是編輯者根據論壇的主要發言與討論內容的濃縮與節錄。此論壇以「都市可負擔住宅:如何跳脫財務自償的侷限?如何多元取得?好的社會住宅需要什麼樣的創新設計與社會想像?」為題,由主持人史宓 (Rutgers University, Edward J. Bloustein 規劃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邀請與談者李得全(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彭揚凱(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秘書長)、黃麗玲(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劉柏宏(OURs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理事長、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分別就產、官、學三層面來討論可負擔住宅的價值、挑戰與機會。

Read More

【論壇筆記】產x官x學對話與思辨:都市土地開發政策工具:誰受益?誰負擔?誰決定?土地正義需要什麼樣的改良工具以及新做法?

本文為2022年7月30日《都市土地開發的社會價值:共同的質問與實踐》系列活動中第二場論壇的編輯紀錄,在此呈現的文字內容是編輯者根據論壇的主要發言與討論內容的濃縮與節錄。此論壇以「都市土地開發政策工具:誰受益?誰負擔?誰決定?土地正義需要什麼樣的改良工具以及新做法?」為題,由OURs秘書長彭揚凱主持,由四位來自產官學界的參與者發言對談。基隆市都市發展處徐燕興處長回顧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獎勵的演變;學邑工程技術顧問公司蔡佳明總經理探討容積移轉所創造出的市場價值、都市發展的影響,以及現有容積獎勵是否過於浮濫;國立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陳虹穎助理教授進而將當前的氣候正義議題結合容積工具進行反思;連雲建設蔡漢霖總經理分享業界經驗,並且提供容積政策工具面臨的挑戰與未來可改進之方向。

Read More

【論壇筆記】土地的社會價值:容積政策工具創造了什麼樣的土地市場與城市未來?

本文為2022年7月30日《都市土地開發的社會價值:共同的質問與實踐》系列活動中第一場演講的編輯紀錄,在此呈現的文字內容是編輯者根據演講者的主要發言內容濃縮與節錄。本次演講以Rutgers University, Edward J. Bloustein規劃及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史宓及政大地政系助理教授江穎慧的研究為基礎,透過新北市央北新開發區實際的案例試算,帶領聽眾挖掘容積政策對於土地價值以及土地市場的影響,並從中延伸思辨容積政策工具與社會價值間之關聯。

Read More

OURs 2022年工作報告

2022年,在疫情與九合一地方大選紛擾中,OURs秉持一貫的精進態度,積極推動都市與住宅政策倡議工作。

在累計超過百場的記者會、拜訪遊說、工作坊與講座裡,我們提出方案、連結資源,務實地累積以下階段性成果…

Read More

堅定改革原則、抑制投機炒作 儘速通過《平均地權條例》修法!

2020九合一大選後,府院為回應民眾平抑房價期待,內政委員會預計在下週(12/19-12/23)排審《平均地權條例》草案。

可預期,接下來必將迎來房產業者各種施壓反撲,巢運今日(12/15)特邀請跨黨派立法委員召開記者會,呼籲各黨就「限制預售屋轉售炒作」修法原則不可動搖,並提出「強化紅單炒作罰則」、「地價評議委員會專業化」及「明確條文施行日期」三項建議,讓法案更臻完備,並即早施行落實。

Read More

【《無住之島》推薦序】陳東升,從所有權到居住權-住宅運動的理路轉變

陳東升老師1995年出版經典了《金權城市》,針對台灣房地產價格飆漲前後的土地及住宅開發過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討論。此後迄今,學術社群雖有不少關於住宅政策的研究,亦不乏都市土地開發的著作,但仍缺少以公民團體為視角切入的系統性盤整。

作者廖庭輝身為年輕世代,則接力此重責大任,一書補足了都市與住宅研究、居住運動發展的關鍵缺口。灸治當代住居沉痾病因,覺醒〈從所有權到居住權—住宅運動的理路轉變〉,值得細細領會並反思行動方案之啟動。

Read More

【步入城市2022.10.03】經濟發展了,政治民主了,為什麼我們還沒有安穩的家?

台灣過去三十年曾有多場社會運動,針對高房價與居住不正義的種種問題向政府提出訴求。但整體而言,這些努力卻並未對臺灣的高房價結構產生太大改變,居住不正義的狀況也沉痾至今。
​為什麼居住正義始終難以達成?台灣各個歷史階段中住宅運動的主張、策略及其背後的考量是什麼?這些年來住宅政策改變了什麼、或是為何沒有改變?對此OURs研究員廖庭輝撰寫《無住之島》梳理住宅運動三十年的成果,並轉化為未來持續推進居住政策改革的行動方案。
​本次演講特別安排在世界人居日當天,由《無住之島》責任編輯林立恆主持,並由OURs研究員廖庭輝與秘書長彭揚凱對談,從歷史與實務面向解析「為什麼台灣經濟發展了,政治民主了,人民卻仍然沒有辦法穩定安居」,並提出住宅運動下一步可能的發展方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