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第十三章(國策)第三節「國民經濟」第145條,明訂:「合作事業應受國家之獎勵與扶助。」實際上政府對合作事業「獎勵與扶助」長期怠惰,對法令、機制與資源的關注與投入嚴重不足。
Read More
憲法第十三章(國策)第三節「國民經濟」第145條,明訂:「合作事業應受國家之獎勵與扶助。」實際上政府對合作事業「獎勵與扶助」長期怠惰,對法令、機制與資源的關注與投入嚴重不足。
Read More政府對推展合作社怠惰違憲,所謂的「獎勵與扶助」形同具文。因此,今天民間主動團結起來,包括消費、住宅、綠電、勞動、書業、社區、儲蓄、農業等十數個合作社及團體,於監察院前召開記者會。
Read MoreOURs 都市改革組織作為民間倡議「合作住宅」者,在本場講座邀請台北市政府副秘書長李得全與內政部合作及人民團體司籌備處副主任陳佳容討論台灣為何需要合作住宅?以及合作住宅能否作為現行台灣住宅供給,除了國家、市場以外的第三種選擇。
Read More回到台灣現況,特別是台北都會區嚴峻居住問題,囿於市場改革停滯不前,政府補貼量能有限,可否將合作住宅做為居住的第三條路?即如同歐美,積極鼓勵民間發展「自助(self-help)」的住宅供給模式。
Read More本次巡迴將從德國紀錄片《合作宅一起》出發,介紹合作住宅概念並解析在臺灣社會的發展潛力。如今模式成熟的德國,營運百年以來,他們的發展脈絡是如何演進?觀摩他山之石到在地實踐,你想要認識合作住宅嗎?歡迎報名串聯全臺社群放映計畫!
Read More介於「市場」與「國家」之間的合作住宅屬於新概念,當前政府能提供協助的機制較為缺乏。務實思考,倡議應從現有政策去找尋可突破的點,「社會住宅」便是可能的一個方向。依《住宅法》第十九條,主管機關與民間皆可興辦社會住宅,但長期以來民間住宅供給多以開發商興建出售為主,強調非營利、長期出租、可負擔的社會住宅則以政府直接興辦為主。
Read More武漢肺炎疫情造成全球許多城市停擺,許多國家因疫情失控而採取封城、隔離等措施,使得社會運作停擺、經濟受到嚴重衝擊。然而,面對看不見的病毒入侵,來看國外合作社區發揮什麼功能嗎!
Read More當我們為了居住所有權而犧牲美好生活,合作住宅卻為了美好生活而犠牲所有權。這是近年對比傳統居住模式與合作住宅的觀察。
Read More合作住宅講求的是自我組織、互助、非營利、非救濟,在台灣是否也有相似精神的金融機構呢?答案是有的!
Read More在《合作住宅指南》一書提到的德國磨坊區(Mühlenviertel)案例,其合作住宅的產權雖為住戶私有,但興建的過程卻以居民自行規劃、建造為主。因此,住宅的價格並非由市場而定,而是以實際的建造成本決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