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近日公布去年房屋稅籍全國歸戶統計,首次公布了更準確的「全國家戶歸戶」資料,並承諾「未來將每年公布房屋稅稅籍個人、家戶全國歸戶情形」。
我們肯定財政部終於開始統計更加準確的房屋持有資料,但對於報導中財政部官員宣稱「有九成以上民眾持有房產都在三戶以下」,因此「持有多戶房產成長不嚴重」的說詞並不同意。實際上台灣持有房產的家庭,僅有7%為多屋家庭(持有四戶以上房產),卻擁有台灣22%的房產。這樣不嚴重嗎?
宅數 | 比率 | 戶數 | 比率 | |
持有1宅 | 4,244,710 | 37% | 4,244,710 | 62% |
持有2宅 | 3,020,658 | 26% | 1,510,329 | 22% |
持有3宅 | 1,725,915 | 15% | 575,305 | 8% |
持有4宅(含)以上 | 2,542,637 | 22% | 482,959 | 7% |
總計 | 11,533,920 | 100% | 6,813,303 | 100% |
除此之外,為更準確得知台灣房產持有趨勢與狀態,我們認為財政部應盡速進行以下二事:
一、不只未來要每年公布,亦應盡速公布過往資料
要論述台灣是否有囤房趨勢,最關鍵是對比歷年多屋家戶持有資料趨勢。因此我們過去曾多次委請立委與財政部索取過去數年全國家戶歸戶,但卻遭到財政部不斷以資料限制推託拒絕。
若財政部要持續主張「手上持有多戶房產的成長情形不如外界想像得嚴重」,請財政部盡速公布「過去五年房屋稅籍全國家戶歸戶」資料,以供大眾檢驗房產集中程度是否更加惡化。
二、應盡速將該資料與空屋資料進行勾稽
報導中財政部官員表示,囤屋原因可能十分複雜,不見得是為了炒房而囤房,需要更精細分析。為釐清實際狀況,我們已多次呼籲財政部應盡速將「全國家戶歸戶」與內政部之「低度使用(用電)住宅」資料進行勾稽計算。
去年內政部宣稱「58.2%的空屋為一屋者持有」之所以有誤,正是因為內政部僅透過房屋個人持有資料與空屋資料進行勾稽,但持有多戶的家庭可能產權分散,卻仍共住一屋,造成一屋者持有空屋數量嚴重虛高。
因此,更準確的資料應透過「全國家戶歸戶」作為基礎與空屋資料勾稽,且由於六都縣市合併,以縣市為尺度的資料無法準確得知是否為人口集中的都會地區。因此亦資料應細化至鄉鎮市區資料,以掌握都會地區之空屋囤房狀態,方能更準確擬定對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