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住宅政策倡議行動】111.09.28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

9/26住盟拜訪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就住盟所提「2022年六都大選民間版社宅政策白皮書」,面對面進行坦誠的交流。針對我們所提的此五大政策訴求,黃珊珊女士回應重點摘要如下: 

訴求一:中央蓋、六都也要蓋

黃珊珊女士表示,她來自台北市政府,在副市長期間參與社宅興建與整體規劃,基於政策延續性,必然會繼續完成已在興建或規劃設計中的社宅。此外,也會在任內推動新的社宅興建,以台北市府原規劃的5萬戶社宅為目標。

黃珊珊女士進一步說明,5萬戶目標,扣除市府既有、已完成與規劃中的2.5萬戶,以及國家住都中心預計興辦1.06萬戶後,約尚有1.4萬戶的差距。將採取包括:1.透過「市有建物及用地整合運用導向之都市發展方式」(EOD)方式,優先推動少子化且校舍老舊的學校改建,其中20%作為社宅,預計每年約1,000戶,8年約8千戶。2.透過都市開發回饋取得社宅,包括都更容積獎勵、都計變更回饋、公辦都更、地上權社宅、民間旅館轉型等等多元手段。

另外,黃珊珊女士也指出,目前中央與地方在推動社宅的合作仍有不足,未來會跟中央好好溝通合作,針對社宅用地規劃、社區溝通參與、交通影響評估等,讓5萬戶目標能順利達成。

訴求二:都市開發利得「應」回饋社會住宅

黃珊珊女士表示,都市開發利得回饋社宅本來就是她的主張之一,目前法規已有,但誘因不足,導致實際執行量不多。黃珊珊女士認為要對現行各類容積獎勵、容積移轉、TOD等獎勵規定進行評估檢討,看能否比照《臺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第80條之二的精神,使開發商的利潤要有一定比例回饋市府。但她也補充要考量不同開發條件,可以回饋社宅或是捐贈代金用於社宅興建。另外,黃珊珊女士也表示將同步搭配公辦都更,只要台北市府分回超過15戶,就會作為社宅使用。

訴求三:以「收入」設算可負擔租金

黃珊珊女士表示,在議員時期便以香港的社宅租金機制質詢過市府,隨後市府也將社宅租金修正為目前的「以收入設算」模式,因此當然支持此一訴求,同時也表示願與住盟合作,一同向中央爭取要全面落實依「收入」訂定社宅租金的作法,不是只有台北市在做而已。

訴求四:社宅營運不能「一市兩制」

黃珊珊女士強調,社宅營運整合十分重要,如果不同政府單位興辦的社宅,在租金、管理等規則都不同,會天下大亂。每個城市或許有各自狀況,但至少在台北市的社宅規範應該要一致。黃珊珊女士也表示,台北市已經成立「台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可以專業負責興建、營運、管理,而中央管理台北市社宅也需要專業管理團隊,若可以相結合,可以大幅降低人事等成本,因此非常樂意接手中央興辦的社宅。

訴求五:社宅入住機制採「輪候制」

黃珊珊女士表示,今年台北市莒光社宅已經試辦輪候制,未來也會思考併同出租國宅等候名冊作出調整,同步建立社宅輪候名冊。屆時民眾將可以依照身分別(優先順序)、人口數(房型)及行政區選擇等列入輪候名冊。
(住盟補充:目前市府在莒光社宅的申請仍是抽籤制,只是採行「申請資料庫」作法,讓未中籤民眾在申請下一個社宅時無須重新填寫申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