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選住宅政策倡議行動】111.10.16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

10/16住盟拜訪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就住盟所提「2022年六都大選民間版社宅政策白皮書」,面對面進行坦誠的交流。針對我們所提的此五大政策訴求,林佳龍先生回應重點摘要如下:

訴求一:中央蓋、六都也要蓋

林佳龍先生表示,將接續目前已進行中的社宅興辦計畫,更將增加興建的計畫總量。林佳龍先生承諾未來8年,會與中央合作推動興建2萬戶新的社會住宅,且會有3000戶興建在捷運聯合開發的場站土地上。

訴求二:都市開發利得「應」回饋社會住宅

林佳龍先生認為,都市開發利得當然應該優先提供做為興辦社會住宅的基金,也認為可以透過,都市開發使用分區變更回饋、都市計畫容積獎勵回饋、囤房稅、都市更新地區出售或出租房地收入、非都市土地開發相關收入、獎勵民間投資興辦的回饋等,作為住宅基金的經費來源。

訴求三:以「收入」設算可負擔租金

林佳龍先生表示,社宅是社會福利的一環,政府不應設定財務自償率100%,應該尋找其他財源來挹注社宅興建。可負擔租金作為定價基礎在台灣是新的做法,如何核計租住戶收入,林佳龍先生認為可以研究並作為定價的基礎。

但他也認為,以租金折扣以及所得弱勢增額補貼作為租金定價及補貼的做法,是目前較容易推動的方式,如果未來可以研議出可行的收入計算方式及執行標準,社宅的租金收取方式當然可以同步思考。

訴求四:社宅營運不能「一市兩制」

林佳龍先生認為,社宅的營運管理原則上應該有一致性的標準,但也會針對不同地區或社宅的屬性,例如住宅法中所訂弱勢者、特殊身分者的需求,容許有部分差異化的管理模式。

另外,林佳龍先生也表示,營運管理規模有助於降低管理成本,所以願意與中央討論,對於社宅的財務分配、管理金的收支建立共識。

訴求五:社宅入住機制採「輪候制」

林佳龍先生認同,輪候制可以做為社會對社宅需求的指標,並作為社宅興辦區位的數據分析依據。林佳龍先生認為透過登錄機制建立社宅等待名單,除了興建中社宅作為出租依據外,可以利用數據調整社宅興辦區位的優先順序及興辦內容,以符合更多數人的社宅需求。